华南理工大学江焕峰教授课题组:通过铜催化内源氧化剂促进的分子间[4+2]环化合成3-三氟甲基-3-羟基-1-环己酮
环己酮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众多天然产物、生物活性分子及反应中间体中的结构单元。通常,有机小分子催化分子间[4+2]环化反应构建C(sp3)-C(sp3)键是合成该类化合物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。近年来,过渡金属催化氧化C(sp3)-H官能团化反应用于构建C(sp3)-C(sp3)键受到了广泛关注,通常需要化学计量的外源氧化剂促使反应的发生。但是,此种策略用于构建环己酮衍生物却未见报道。一般来讲,在外源氧化剂条件下,较为酸性C(sp3)-H键会优先发生官能团化转化。因此,在同一反应中实现两个不同酸性C(sp3)-H键的官能团化转化,并构建两个不同的C(sp3)-C(sp3)键是具有挑战性的,其关键难点在于如何在存在酸性较强C(sp3)-H键的条件下,实现酸性较弱C(sp3)-H键的选择性官能团化。
近年来,华南理工大学江焕峰教授课题组围绕内源氧化剂促进碳-氢官能团化策略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(Chem. Soc. Rev. 2015, 44, 1155; Acc. Chem. Res. 2018, 51, 1092; Angew. Chem. Int. Ed. 2014, 53, 4205; Angew. Chem. Int. Ed. 2017, 56, 13324; Angew. Chem. Int. Ed. 2018, 57, 17215)。本篇工作中作者利用内源氧化剂α,β-不饱和酮肟酯衍生物作为C4合成子而非传统的C3N1合成子,实现了其与三氟酮的非对映选择性[4+2]环化反应,合成了一系列3-三氟甲基取代的环己酮化合物(图1)。相关成果发表于Org. Lett.(Org. Lett. 2019, 21, 4900)。
图1. 过渡金属催化氧化C(sp3)-H官能团化
(来源:Org. Lett.)
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后,作者首先考察了α,β-不饱和酮肟酯的底物适用范围,研究了取代基团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对反应效果的影响,并通过X-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空间结构。研究表明,该反应对α,β-不饱和酮肟酯衍生物的兼容性较好(图2)。
图2. α,β-不饱和酮肟酯适用范围
(来源:Org. Lett.)
随后作者还考察了三氟甲基酮的底物适用范围(图3)。通过简单修饰,作者利用所得产物进一步高效构建了多种三氟甲基取代环状化合物(图4)。
图3. 三氟甲基酮适用范围
(来源:Org. Lett.)
图4. 产物的应用
(来源:Org. Lett.)
为了研究反应机理,作者做了一系列控制实验。研究表明,α,β-不饱和酮肟酯衍生物作为内源氧化剂,对反应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(图5,a);空气或氧气氛围则对该反应是致命的(图5,b);该反应不太可能经历自由基的反应历程(图5,c);18O标记实验表明,产物中羰基的氧原子来自反应体系中原位产生的H2O,并且三氟酮2a不是原位产生H2O的唯一氧源(图5)。
图5. 控制性实验
(来源:Org. Lett.)
基于此,作者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(图6)。作者认为该反应可能经历Cu(I)/Cu(III)的催化循环。同时,铜催化剂和三氟酮的配位作用有利于该反应产生好的非对映选择性。
图6. 可能的反应机理
(来源:Org. Lett.)
这一成果近期发表于Org. Lett.(Org. Lett. 2019, 21, 4900)。该论文作者为:Chuanle Zhu,* Hao Zeng, Chi Liu, Fulin Chen and Huanfeng Jiang*。
●华中师范大学吴安心教授课题组:通过连续脱羧/开环/双环化策略构建3,4-二氢苯并[b][1,7]萘啶反应研究
●河南师范大学张贵生教授/张志国副教授和南开大学陈弓教授:IBX氧化选择性去除氨基喹啉辅助基团
●过硫叶立和亚硝叔丁的[2+1+1+1]加成反应分别合成呋和异噁唑化合物